xing's Blog

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on, and I'll move the earth.

从图书馆借了本《科学传奇》,讲的是科学发现故事



第一章 性与意外发现

1989年,英格兰的“桑威奇”小镇,辉瑞药物研发小组正在一批志愿者身上测试一种治疗心绞痛的新药。“Viagra”化学名称“柠檬酸昔多酚”,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硝酸甘油(可产生一氧化氮促进血液循环),在水中易溶解。

亚历山大·弗莱明医生就职于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他的专业是细菌学,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因为此前半个世纪路易斯·巴斯德才发现疾病与细菌的关系。

弗莱明很忙,没时间打理自己,有点邋遢。一次他在感冒时自己的唾液进行了培育。由此发现了溶解酵素---
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酶。

1928年9月,弗莱明要去苏格兰北部旅游,实验室水槽里有三四个器皿没有被洒上消毒剂。实验室温度适合细菌生长,后来温度降下来,适合真菌生长回来后发现容器上除
了一块生霉的地方到处都覆盖着金黄色的细菌,而在真菌的周围却没有细菌。原来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一种罕见霉素
,名叫“特异青霉素”。这些霉素通过杀死周边的细菌,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圆环。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
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第二章 威力无边的影像

1895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研究所鸦雀无声。物理学教授、所长威廉·康拉德·伦琴一人拄着拐杖走进自己那间狭小的实验室。伦琴1845年出生在德国尼普镇。1869年从苏黎世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的19年里,他在一些不同的大学工作,逐步地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声誉。1888年他来到了维尔茨堡大学担任物理所所长。当时有很多物理学家都在研究阴极射线,伦琴也不例外。

用厚黑纸包住真空管(阴极射线无法穿透),当伦琴接通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时,他发现离射线管约一米处的一条长凳上出现了一束绿色的荧光,切断电源,荧光消失。他划亮火柴看到凳子上面放着块硬纸板,镀了一层氰亚铂酸钡的晶体材料。他尝试把纸板挪动位置,试着
用书、扑克、薄铝片等挡住射线,发现铅可以挡住射线,把手放在板前可看到骨架。


声乐教师曼纽尔·加西亚对自己的声带和喉咙非常感兴趣,1854年,他在外科手术器材商店找到了已出现3年的牙医用的镜子,加上另一个手持镜,看到了自己声带的活动。

约1868年,德国人阿道夫·库斯马尔研制了第一个刚性内窥镜,为此,他曾经选择表演吞剑的艺人作为试验对象。

20世纪30年代,内窥镜开始采用像胶和青铜材料,并安装多个透镜。

20世纪60年代,使用光纤技术。

化学家保罗·劳特博1929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厄巴纳市。对物理与化学都有兴趣。20世纪50年代的战火追使他参军。被调到实验室帮助组装一种原子能磁力共振机器。科学家发现细胞核子的表现很像是微小的磁铁,对外界磁力有反应。1971年,他领导一个专门生产原子能磁力共振机器的小公司。当时人们对在活体组织上进行原子能磁力共振的实验很感兴趣。

他的想法是查明活组织中水分子 的分布情况 ,然后制作电脑图像。1973年,劳特博士公开了他的发现。他描述了怎样把梯度磁体添加到主磁体中,然后看到沉浸在重水中的装有普通水的试管的交叉截面。

1933年出生于英格兰诺丁汉的皮特·曼斯菲尔德进一步开拓了磁场梯度的应用,利用磁场中的梯度更为精确地显示出共振中的差异。他同时证明,通过极其快速的梯度变化可以获得转瞬即逝的图像,这在今天又称为平面反射波扫描。

第三章 癌症疗法

一战后,美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请两位研究人员编写一份有关芥子气的详细报告。耶鲁大学的药理学家路易斯·吉尔曼和亚瑟·古德开始研究叫氮芥的气体,发现它可破坏迅速分裂的组织:肠壁细胞、骨髓、毛囊、性器官等。他们想到可用于癌症治疗。


20世纪50年代,年轻物理学家巴尼特·罗森伯发现细胞分裂图片与磁铁力场相似。他设计实验研究电磁力对细胞的影响。意外发现电极材料铂进入溶液,生成顺铂,阻止了细胞分裂。用于老鼠实验成功。

1972年试验在人类进行。

19世纪90年代,威廉·科利医生查病历发现感染细菌发烧的人肿瘤完全消退,后来人们发现是发热的作用。

第四章 旧貌换新颜

1980年扎帕科斯特在检验一种新的肾脏治疗药物,(针对高血压,高血压会引起肾脏功能衰竭)发现“敏乐定”还可治脱发。

1980年 吉姆·怀恩在IBM从事激光方面的工作。他的同事兰嘎瓦米·苏里纳纳瓦森从事新的受激准分子激光器非常感兴趣。

1981年,IBM研究策略的一次转变再次引发了对受激发器的兴趣,苏里纳纳瓦森带了只带软骨的火鸡骨架,用激光切下了一部分软骨。

上网收费啦:)

上网要收费了,好在教育网除外。有一次打开一个教育网外的链接后被重定向到了登录页面。把源代码弄下来研究研究(真实IP地址用“*”代替)。
------------------------------------------
<html>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r()
{setTimeout("g()", 2000);}
function g()
{window.location.href="http://*.*.*.*/index.php?redirect=1";}
</script>
<body onLoad="r()">
</body>
</html>

天高歌长---我的飞机设计师生涯读后感

前些天从图书馆看到《天高歌长---我的飞机设计师生涯》(作者:程不时),借回来看了看,有点体会。

以前对程不时的了解仅限于和运十有关的资料。看了他写的这本书发现他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从他的书中我对很多事情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就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吧:

P10 家教和课余活动
他父亲曾留学德国,从小训练他学英语,(有点不确定:教他德语了吗?)认为绘画对开发想象力和工 程设计能力很重要。小学放假布置作业:五道算术题,日记一篇,画图一张。强调用图形法解应用题;无事可记可写“小说”;绘画禁止临摹,可素描也可想象,认为这样可能锻炼观察力与取舍能力与想象力。

他从小喜欢小制作,(不过很多人写文章都会提到小时候的机械,电子制作,比如写PS时:)喜欢文艺表演,(这一点我认为对他帮助很大。)他中学时参加过多场话剧演出,上清华后戏剧转向音乐---拉小提琴。他提到出差路过北京时希望能有三个机会:看一场话剧,听一场交响音乐会,看一次油画展。舞台体验对他小说的创作也提供了帮助,他提到利用“斯坦尼”体系(不知道是什么体系,是否有用?)去揣摸当事人的内心。

最关键的,文学艺术的爱好,使他对创造活动无比崇敬与向往……(看来,他的修养是很高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真谛都在于创造。)

p19 孕育着腾飞思绪的校园

原来清华那时候只有音乐室(室主任张肖虎教授),没有音乐系,但是出了不少音乐家:赵元任、刘半农,还是有不少人选音乐课。(想想还是这样好,能培养的是创造性人才)。

p三行字的论文

他很聪明,还有名师指导:
钱伟长讲《材料力学》
王德荣,帝国理工硕士,讲《结构力学》
陆士嘉,中国第一位获洪堡基金的女博士,世界航空学“祖师爷”级的德国普朗特的惟一中国学生和惟一女学生,和冯·卡门“同辈”,讲《理论空气动力学》
张维,陆士嘉丈夫,也是从德国回来,教《材料力学》,强调物理概念,钱伟长强调数学推演。
宁幌,牛津大学硕士,讲授发动机课程。
沈元,英国博士,据说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最年轻的会员。
屠守锷,MIT硕士,美国飞机工厂任工程师。

(阵容还是很豪华的,羡慕啊……)

“三行字的论文”指的是有一次写了张纸条告诉老师公式中三项的物理意义。

P29在废墟上铸造辉煌

打磨厂是前门外一条以出售剪刀菜刀为特色的小街,有“王麻子剪刀店”“老王麻子剪刀店”,“真正王麻子剪刀店”,和“真正老王麻子剪刀店”……

P35欧几里德式的思维

他接受的是“理科”教育,比现在很多人接受的“工科”教育要好的多。觉得每一门学问都是从现实中总结出几条根本性的内核,再反过来由这些内核推演出一系列具体办法。(其实就是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设计的内核是“创造”,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新的生产力。(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创造!)要作总体上的规划,由总到细。

p39像古代尼罗河泛滥
工厂运转不均,月末加班加点连轴转,月底半夜免强完成任务,然后是全厂休息。(这和很多人的熬夜观点很像,晚上干活白天休息,其实得不偿失!)以生产周期与节奏作为参数,分析生产现象。

徐舜寿,清华航空系毕业,美国留学,参加“中运3号”设计。英文极好,自学俄文,翻译《飞机构造学》,《飞机强度计算》,哥哥是进步作家徐迟,姐夫是著名外交家。

P50科技写作与航空模型
他经常写些科普类型的文章,第一次是翻译了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志》中一篇介绍“喷气襟翼”的文章一部分。(写作其实是创作,对人思维是有很大作用的!以后有机会要多写文章,没机会也要多写些文字!)

他和顾诵芬一起玩航模,居然每周都能拿出一架模型,都是自己设计的。(我也有兴趣搞航模,但是条件不是很好,关键还是自己不主动争取条件,始终停留在幻想阶段)

p64熟读唐诗三百首
开创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时代,有意识地避弃了苏联在教学中给学生的课程设计制定的“原准设计法”,采用了由中国设计人员独立进行的“工程综合”设计路线。

歼教1采用英美式的两侧进气方式,对发展高性能军用机很有用处!

P80第二个设计目标

初级教练机,使用方有意要求生产雅克18A的改型。当时只注重“造出来”,而不强调产品的创新。

P82具有特色的设计

决定飞机成败的问题:了解一种新产品的需求情况,列出若干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排出须解决问题的优先级,逐个想出解决的办法。

P85告别与重逢

美国人2001年邀请他参加飞行大会,乘坐初教6。(据说有一部分CJ是初教6的一种农用机改型,不过无论如何初教6的设计还是很厉害的!)

P93磨砺设计之剑

集中阅读有关飞机总体设计文献,准备两个本子,一本用于收集各种设计书籍中确定参数的公式,另一本取名《柳暗花明集》记载各型飞机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再次提到玩航模,航模设计制作对培养技术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P98雄鹰初现

当时航空工业管理部门从单纯“工业化”出发,把产品设计部门配属专门生产某种机型的工厂,把“设计”仅仅看作是向生产提供图纸的第一道工序,甚到提出了“设计为生产服务”的口号,干脆取消产品开发,把技术力量用于维持对外国产品的生产上。

第一飞机设计室划归工厂下属,非歼击机项目转出。

大跃进的风吹到工厂,当时认为比较次要而转出的初教6和强5,管理部门较少用当时流行的意识加以控制。虽然也用“仿制”技术路线进行长期遏制,但是终于发芽成长,先长成大树。

P106“飞天”挥袖舞长空

1958年“大跃进”的气氛中,提出过“卑贱者最聪明”的口号。第一线的操作者往往比设计者有更大的发言权。(想想看还是当时缺缺乏科学精神,其实现在对科学的理解也不怎么样,探索与创造都只是挂在嘴边而已。)

p109越过海峡归来的试飞员

20世纪我国航空界存在一种观念,即飞机设计必须要有“原准机”来进行抄袭,甚至提出“凡是与原准机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出问题的地方”的偏见。(这伤害了宝贵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从工程哲学上说,过分强调“原准设计方法”,是在思维方法上过于贬低理论和抽象思维的“机械论”思潮决定的。

p113 骤起的山风

1959年徐舜寿遭批判,文革中迫害致死,51岁。

p116欢呼春天却迎来了寒冬
这时农村的公社仍然在吃大锅饭,但已经出现了了不正常,农田里基本上只有我们这些来自工厂的工人,除了一个老农和一个农业技术员来指导过我们外,偌大的农村天地里竟没有一个青壮年在干活。等 我们从农村回到工厂,铺天盖地的饥荒终于笼罩了整个大地。(也许这正是61,62年严重灾害的原因。青壮年都去哪儿了?在家睡觉?出去打工?)

p118为冷藏的知识寻找出路

正式讲课前常常找一间空教室自己单独“试讲”

p120总结飞机的知识

决心不参考任何已有的教科书,完全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种锻炼太有用了,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的)

p134能飞的东西都纳入视野

他们首先要问你是设计什么机种的,你只应该限于在这种机种上做文章。(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可怕的,失去了创新的能力)

把人的思维和视点强制局限在狭窄的区域,是苏联曾经采取过办法。俄国十月革命后,由于大批镇压、驱逐知识分子,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填补工作岗位。所以当时联共中央和中央苏维埃连续通过决议,要求“用灌输现成药方的方式紧急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而这就成为苏联长期科学技术教育的特色。

徐舜寿夫人说,她的亲人于俄国十月革命初期在苏联,苏联内战时对外科医务人员的训练,就是锯腿的专门学锯腿,锯手的专门学锯手,学完了立即上前线去锯他们熟悉的部位。在飞机设计上也同样。比如他们将飞机设计作出设计战斗机、强击机和轰炸机的分工,在一种飞机上设计出一定成就以后,就不断吃老本,很少跨越机种的界线作出贡献。(好象不太对,毕竟苏联的飞机设计还是不错嘀,但是这种将人限制死的按产品来分类教学的方法是我极为讨厌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被误导,认为自己是XX专业的。其实最有用的是基础知识与创造能力,只知道套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公式解决特定问题的人,只能当廉价劳动力了)

P161工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早在1952年,哈耶克(F.A. Hayek)就曾写过一本《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他并不是从政治意义上使用“反革命”这个词,他认为,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创新。而反对创新、压制创新的思潮,不论如何用“科学”的面貌装扮,不过是借科学之名反对进步而已。

p174雁南飞

由于计划经济造成的思维惯性,产业发展方针有人制定,但没有人根据情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因此“解放牌汽车“一生产便是几十年;在航空界,当“歼6”优质过关以后也有人提出“歼6万岁”的口号,意思是说可以生产一万年。(国家发展的教训,也是个人发展的教训)

p179良好的起点
20世纪末我国以仿制为主的航空发展道路,造成了巨大生产能力的闲置和强大的科学试验能力空转。(有点体会,感觉人们的能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p229两种不同的概念
欧美的要求比较针对客观,更加注重系统的“输出”,是一种“目标管理”;而我们原来习惯的一套,则比较强调主观上的做法,偏向“过程管理”。拿巡夜打更人来打个比方,欧美要求此人应该防止夜间的盗窃行为,这是目标。而过程管理则仅要求打更人每隔多少时间巡查一次。至于巡查后仍然发生盗窃,那就管不着了。

p244航空爱好者们的建议
我国航空界有些人出于既得利益而有一种垄断设计事业的渴望。他们判断一种意见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就是这种意见是不是他们提出来的。他们狭隘地认为只有他们来设计才是惟一科学的道路,其他人来设计就一定是“瞎胡闹”,就是“原始的莱特精神”作祟。在航空先进国家,许多航空爱好者投入声势浩大的轻型飞机设计活动,是航空技术创新发展的活力泉源之一。(同感,我觉得民间航空爱者才是中国航空的希望,他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p287“世纪作证”
在航空百年的发展中,飞行王国的疆界不断扩展。迈出已占领的地域的每一步,不论速度的提高、航程的延长、载量的加重,都蕴含着风险,都需要开拓者的智慧和英勇。人们在任何时候也不应该消融创新的锐气,才能不断开拓出未更加广阔的前景。

p289飞机诞生何其迟
如果一个人学习航空,只学得了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而听凭更本质的开拓、创新、勇气和胆略等人文精神萎缩,没有学会用科学的思想去观察和理解世界,那么他等于什么也没有学会,在实际事务中还可能起阻碍进步的作用。

p295飞机设计师的素质
飞机设计师首先是一个创造者,而不只是一门学术的推广者或对某种结果的分析者。
飞机设计者就该对一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具有某种“悟性”,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局限于某些狭窄的思路失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应该有比较完善的工程哲学思维基础和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
飞机设计师应有良好的判断力,应不限于掌握达到眼前目标的操作性能力。
飞机设计师最好能有一些常规技术任务之外的技能,如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交流的技能,在概念上和在实物上综合多种素材形成一项成品的技能,以及策划指挥一群人完成一项特定任务的技能等。


读到美国作家塞缪尔·尤尔曼在年逾70后写的一篇取名为《青春》的短文。据说二战期间麦克阿瑟把此文镶入镜框摆在桌上每日对照。1988年日本数百名此文的信奉者,包括松下电器公司元老辛之助 等聚集东京大阪,纪念此文对振兴日本战后经济与科技所起的作用。(2006年新东方英语背诵比赛,书中第一篇文章就是《Youth》,这次又把它背熟了,接着复习了《If I rest, I rust》,励志……)

不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新事物,必要的前提是必须出现具有新的思想和能力的人。21世纪中国航空产业的振兴,需要一批用真正的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充满朝气的生气勃 勃的人群。(感觉不是很顺,不过意思说到了)

新东方学习体会

很久很久以前写的,现在放到Blog里,算是个纪念吧:)

当我决定8月26日考雅思后已经是6月底了。在安排考前两个月的时间如何复习时,首要问题便是要不要上辅导班,上哪个辅导班。综合考虑了时间、地点、费用等各项条件之后,我选择了新东方的暑期雅思强化班。最终的成绩(总分7。听力7.5,阅读8.5,写作6,口语6)没有让我失望。下面介绍一下我在辅导班的学习体会。

辅导班的教室设在陕西省委党校(对我来说是个好事,从我的宿舍有两路公交车可用)。前几次课因为会议室有个占用,改在电教室上课(听说是西安新东方最早的教室),略显破旧。后来在会议室上课条件不错。没有投影仪,不过这样倒利于教师即兴发挥,讲些事先未想到的内容。本来担心午饭不好解决,(上课时间8:30-11:00,11:50-14:20)后来发现党校和西安工业大学的某个校区连在一起,出了会议室就是学校食堂,感觉饭菜还不错。只是中午无法午睡,不习惯。

几位老师风格各异,但是都是博学多才,让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在听力课上,杜顺成老师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我们如何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断进步。雅思的听力与托福相比有很多不同点,在杜老师的分析与讲解下,我逐渐了解了雅思的作题思路与技巧。除了这些技巧,杜老师还告诉我们如何扎扎实实练提高听力水平,如:听写、背诵等。通过学习,我在熟悉方法与技巧的前提下不断练习,使听力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阅读是由王鹏老师讲授的。他讲课时比较严谨,可能是因为阅读解题需要很多逻辑分析的原因。因为平时我常看英文资料,所以对于阅读我的基础较好。但是我仍然从王老师那里取得了很大收获。对各种题型的深入讲解不仅使我掌握了作题的方法,也使我对一篇英语文章的了解更全面。不同的能力所能体会到的技巧是不同的,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对于各种技巧的应用也越来越熟练,加上必不可少的运气,最终阅读得了8.5分。

写作是我较差的一项,英文如此,中文也如此。Jon Metric除了讲授组词、造句以及写作中的其它问题之外,还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让人积极参与的环境。我在课堂上跟着他的思路积极进行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下也尽力多写多练,提高分析能力、词汇运用能力与写作速度。在这两个月中写作的能力进步很快。(虽然最后成绩一般,但我感觉是运气不好,发挥失常)

口语是我最差的一项,运气不好的话用汉语我也得不了几分。在Oliver的口语课上,他对口语中的流程以及考试中的思路作了详细的指导,在课堂上鼓励我们多作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我逐渐对口语考试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练习,取得了让我满意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杨智凯老师的留学报告。虽然我对于留学关心已久,但是得到的信息始终是道听途说而已。这次终于对于留学中很多细节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追寻梦想的决心。

另外在辅导班上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想到他们,我心中始终充满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胜利的信心!感谢新东方老师与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

伤感

快19:00了,准备去吃晚饭时,看到一只可爱的猫咪躺在路上,嘴角挂着血迹,不知是死是活。旁边有人说还活着,如果真的还活着,一定也很痛苦。想给它拍张照片,不过还是算了吧,这个场面有点凄惨。有人说是被压死的,但是我没能看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心里堵得慌,或许写下来会感觉好些。

小时候家里养过两只猫,在这之前养过几只鸽子,都是我姥姥从别处带回来的。我一开始挺喜欢鸽子的,不过那种喜欢慢慢就消失了。一直都是我姥姥在照顾鸽子。但是猫却不同,我一直都很喜欢它们。虽然有时候也会“虐待”一下它们,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在逗它们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它们一起玩一会儿。偶尔我也会想,如果有一天离开它们,我的生活会是什么呢,接下来便会突然感到很害怕,害怕离开它们。后来,它们被迫送人了。对于我,也许是一件好事。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眼睁睁看着它们死在我面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除了对往事的回忆,也许还有眼前的联想。这只小猫就这样离去,我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呢?我总是不切实际地期望一个公开公正平等和谐的环境,但现实却令我很无奈。有时候自己还真象一只可怜的流浪猫,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前方等着我。

也许是自己过于逃避现实了,很多事情都不敢去面对,即使是那些明知道不会有什么太差的结果(甚至还有可能会有很好的结果)的事情也是如此。希望以后这一点能慢慢改一改。毕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勇敢地面对才能解决。

写得太乱了,本来就没什么思路,有些话还不得不欲言又止。愿一切都好起来!也希望这那只小猫能在天堂过上幸福的生活!

网上搜到:教育系统还是有好人的......

http://202.43.217.123/search/cache.html?ei=UTF-8&icp=1&u=www.infzm.com/content/12753&w=林强 垮塌&d=Hd72lDWxQ5jc&s=

这是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53 的预览页面,雅虎与该网页无任何关系并且不对其内容负责。
点击林强  垮塌  在页面中找         图片版 | 文字版

 

【重建之思】真相比荣誉更重要——林强访谈录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敏 2008-05-29 09:41:37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图片
  • 7林强访谈录1聚源中学的废墟前,一位母亲悲痛地呼唤孩子。 本报记者翁洹/图
var questions = []; function checkVoteForm () { try { var current_id = null; questions.each(function(question, index){ var checked = 0; $$( '#question_' question.id ' .answer' ).each(function(input,index){ var tag = input.getTag(); if( tag == 'input' && input.checked == true ) { checked ; } else if ( tag == 'textarea' && input.value != '' ) { checked = 1; } }); current_id = question.id; if( ! checked && question.type == 3 && question.fill == 1 ) { throw '对不起,请填写完整。'; } else if( ! checked || (question.type == 2 && (checked question.max)) ) { throw '对不起,请按要求选择。'; } }); } catch( e ) { $('question_' current_id).focus(); alert(e);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相关调查 questions.push( { 'id' : 33, 'type' : 1, 'min' : 0, 'max' : 0, 'fill' : 0 } ); 5.12汶川大地震后,现在你最关心的问题是?善款使用的透明度救援物资的使用和发放灾后重建的计划和进展震区建筑坍塌的问责震后水电站、化工厂项目的再规划地震孤儿的成长
投票
标签

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本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上书四川省及2008奥运火炬传递四川组委会,请求转让其火炬手及观摩北京奥运会资格。南方周末记者就此专访了林强先生。

我作为教育行政官员,有一份负罪感

南方周末:做火炬手和观摩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很高的荣誉,而你居然要求转让自己的这些荣誉,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事件。你这个举动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林强主要基于我现在的心情。我现在的心情很沉重。

南方周末:为什么这么沉重?

林强因为大地震。那么多学校倒塌,那么多孩子无辜牺牲,我想只要有一点点良知的人,都会受不了的。何况我是一个教育行政官员。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作为教育行政官员,你认为自己负有特别的责任?

林强当然。学校倒塌是一个社会事件,全社会都有责任。但是教育系统的责任最大。我作为一个教育行政官员,应该有一份负罪感。

南方周末:你的这种感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林强从我目睹悲剧现场的那一刻开始。

南方周末:能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林强我 可能是四川第一个直抵重灾区的教育行政官员。13日上午我接到命令,把海南来的一支专业救援队安全送往北川。到了设在北川中学的救援指挥部,已是14日凌 晨5点多。救援队马上投入战斗,我插不上什么手,就带着摄像机走到县城去。那时指挥部到县城的交通还没有恢复,大型机械进不去,救援队伍主要集中在北川中 学。我想一个人去看看县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南方周末:你看到的最震撼的场景是什么?

林强我看到一个家长在痛哭。一座五层楼塌了,把孩子压在下面爬不出来,又没有救援队,家长看着自己孩子的生机一点点地流失,但完全无能为力。我赶到前的四个小时,孩子就在家长眼皮底下去世。家长一直哭,一直喃喃地说那是我娃娃,我娃娃成绩多好多好。

南方周末:这样的场景,你到现场之前有过心理准备吗?

林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准备。心里特别难受。

南方周末:当时你直接的反应是什么?

林强我马上把我身上所有的钱——那天走得急,钱带的也不多,就一两千块钱——我全部掏出来塞给他,他不要,说娃娃都死了,还要钱干什么。旁边的人把钱接过去帮她塞到口袋里。我也知道这钱对他没有意义,但我就这一个安慰方式,我当时没有别的办法。

南方周末:实际上只是反映你的一种自我救赎的本能。

林强对。是一种自我救赎。我当时特别自责。作为教育行政官员,我固然没有直接责任,但在良心上,我对不起那个学生,对不起那个家长。

天灾人祸总是相辅相成
南方周末:你也可以不这样自责,毕竟,这是8级地震,你可 以把原因都归为不可抗力啊。比如四川省教育部门就刚刚宣布校舍倒塌有五大原因。一是地震超过预计强度。二是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三是学生集中的教室和走廊 属于薄弱环节。四是校舍陈旧落后。五是学校建筑在抗震方面有设计上的先天缺陷。总之主要是天灾造成的,这么一来,自然就无须问责了。

林强当然有天灾因素,但天灾并不必然导致悲剧,把悲剧推诿于天灾,在道德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南方周末:具体到你看到的那个场景而言,到底是天灾还是悲剧呢?

林强我认为主要是悲剧。因为那个学生并不是非死不可,他所在的那个学校,并不是非倒塌不可。我拍了一个学校,离北川中学也就七八百米的距离,根本就没有倒,一个人都没有死,就伤了三个。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壤之别?

林强原因很简单。那个没倒的学校是中科院捐建的一个希望小学。有捐赠人的监督,质量就有保证。倒塌的学校,大多数应该说不存在这样的监督机制,质量也就没办法保证。

南方周末:这就是说,不完全是天灾杀人。缺乏监督的体制惯性,放大了天灾的杀人效应。

林强天 灾人祸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我原来在理论上并不是不清楚,但原来想象的后果,最多也就是一些经济上的损失罢了,很少跟生命上的悲剧联系。这次亲眼见到这 么惨烈的生命悲剧,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决不过分。这对我的心灵冲击,实在太大了。就从这一刻起,我容不得任何对生命悲剧的推诿。面对那么多孩子的亡灵, 面对那么多破碎的家庭,如果生命的价值还不能战胜官场潜规则,我们还要官官相护,还要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我们就太没有良心,就太无耻了。那我们就连做人的 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做一个教育工作者了。

请辞奥运会火炬手
南方周末:
所以你要请求转让你的火炬手及观摩北京奥运会资格?

林强对。从一定意义上说,我是个罪人,我应该向那些冤死的孩子,向他们的亲人,向社会负荆请罪,应该向他们下跪,而不应该披上荣誉的长袍。但是我没有别的办法赎罪,只好用转让火炬手来自我救赎。

南方周末:你的请求会得到批准吗?

林强我现在还不知道。但我希望我的这个小小愿望能够得到尊重。而且我不只是要转让自己的资格,我更希望张艺谋先生能够体察大地震造成的特殊的社会氛围,体察大地震对国民心理的巨大震撼,对他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做出相应调整。

南方周末:你认为主要应该朝哪个方向调整?

林强奥运会开幕式应该隆重,但更应该素朴,更应该庄严,更应该体现我们民族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当前这个大背景下,一个没有悲悯元素的奥运会开幕式是很难想象的。当然不止是开幕式,北京奥运会的整个基调,现在都需要调整。我们伤痛,但我们坚忍不拔,这应该是调整的主要方向。

南方周末:这个创意很好。但是怎么落实呢?

林强就从火炬手人选的调整开始。把担任火炬手和观摩奥运会开幕式的机会,尽可能让给抗震救灾的英雄代表、死难者亲属以及灾区人民代表,这更能彰显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让奥运火炬传递成为心灵和生命的接力。

伟大英勇不一定要用送死来表现
南方周末:你的思考极具价值。但这种思考在教育界有代表性吗?

林强实话实说,没多少代表性,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南方周末:我听到的一个声音说,过去一些人总骂中国教育这 不好那不好,但现在他们可以闭嘴了。这次大地震中,中国教育交出了一份非凡的成绩单,很多老师舍己救人,为保护自己的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很多孩子也 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自己的同伴,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说明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

林强这个声音在教育行政系统确实比较突出,但它的突出恰恰说明我们的教育行政系统问题很大。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从人道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答案。那些老师确实伟大英勇,那些孩子确实伟大英勇,但伟大英勇并不一定要用送死来表现。

如果我们做教育行政的都尽职尽责,让腐败在教育领域没有多少空子可钻,我们的校舍就不难跟我在北川看到的那所希望小学一样坚固,那些老师、那些孩子就不会 白白送死,现在已经发生的那么多的生命悲剧就可以尽量避免。最应该得到保护的人反而得不到保护,反而夭折了,这是我们做教育行政工作的耻辱。我们应该反 思,我们应该忏悔,而不能用英雄的生命悲剧来为我们自己推卸责任,来给我们自己贴金。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你特别强调悲悯两个字。

林强我这么强调悲悯,是因为教育系统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悲悯。

南方周末:这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表现?

林强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积极对校舍倒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还没有积极对悲剧责任主动的调查取证,更没有积极对死难者家属的道歉;所有这些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和措施在我们的心目中分量并不重,这都是具体表现。

在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正含着眼泪,没日没夜地在倒塌学校的废墟中寻找建筑材料,作为以后评估的依据。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人民的公务员,我们本来应 该在歉疚的前提下感激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不但要尊重他们,而且要用全力支持他们的行动。但现在教育系统很少人愿意这么想,很少人愿意这么做。当然大家现 在都很忙,要安排灾区考生高考,要塑造抗灾模范,要统计物质损失,要规划灾后重建。但无论怎么忙都不能忽视,孩子们的亡灵需要一个说法,家长和整个社会期 待一个说法。如果发生了那么大的悲剧,我们却一点反思都没有,一个说法都没有;如果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名誉和前程看得比孩子们的生命更重要,这样下去,怎么 可能有心灵的提升和机制的重建?又怎么可能永绝后患?

林强简历
林强,四川资中人。1973年入伍,1987年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为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据中央媒体介绍,到地方工作后,林强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贫困山区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2007年,中组部、人事部、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务院军转办等五部门联合授予林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中宣部等三部门授予林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共四川省委授予林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干部向林强同志学习。

我是外行,只好转贴……

引自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924


一个土木工程师驳四川省教育厅对校舍倒塌原因的解释

 

书剑子

 

校 舍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何在,是一个极其专业及其严肃的问题。不深层次反思和改进,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花一样的生命?不尽快寻找出其中人祸的一部分,将一 些应该为此承担起责任的人绳之以法,将存在问题的制度更正,怎么对得起中年丧子,而又已经早已做了绝育手术的学生家长?

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任何一个部门出来反思和道歉,更别提承担责任了。我们只看到教育部急切地想把责任推卸给建设部。我们只看到一些权高位重的“专家”们看似很有道理,但是荒唐透顶的“技术解释”。

教育厅是这些校舍的“业主”。学生在你的校舍里出了这么大的伤亡,无论原因如何,你都应该内疚,应该道歉,应该反思。其次,鉴定校舍的倒塌原因,应该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工程师进行。一个教育厅的党官我想是不具备这个资质的。

我们先看看其调查结果:四川省教育厅对倒塌校舍做了初步调查和评估,将倒塌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这次地震首先是超过了预计强度,学校校舍抗震难以抵御如此强烈的地震。

二、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集体伤亡人数比较多。

三、学生上课时集中在教室,楼面负荷大,疏散时又集中在楼梯间,这些走廊、楼梯相对来说是建筑比较薄弱的,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四、根据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的材料,四川省倒塌的相当多的校舍建筑时间比较长,校舍陈旧落后,这也是导致部分校舍垮塌的重要原因。

五、学校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着设计方面的先天性缺陷。

 

很 多院士级别的建筑抗震专家,也在为某些人背书,反复向公众强调“震级高、烈度大”甚至可以误导大众对抗震的理解!我不想驳斥他们,因为对于专业工程师来说 都不屑于驳斥!如果这些专家们还有良心,请他们自己打开他们自己作为委员制定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看看第一页是如何写的。当然这些专家平时都忙着喝酒 吃饭拉项目,可能记忆力衰退了,那我不妨给他们读一下。读者们也别总被专家乍乎得不敢说话,其实有些基本问题,还是可以澄清的。

首先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中,将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的建筑,丁类建筑属于次要建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学校建筑的抗震要求如下: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因 此,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的技术规程,对校舍的抗震要求是不比普通民用建筑低的(甲类一般都是特殊建筑,譬如核电站、生化实验室、重要化工厂、通信中心等建 筑),而“专家”们对这一点避而不谈,却“呼吁”我国在灾后重建中可考虑“提高”学校的抗震设防水平,其用意,路人皆知!

然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要求如下:

1.01按 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计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于倒塌或 者发生危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建筑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建筑,地震作用(设计值)应该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照比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该按照本地区设防高一度的要求。

2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设计值)应该符合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该按照本地区设防高一度的要求。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规范》要求,四川九寨沟和松潘设防到达8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为300gal(0.3G)。成都、汶川、北川、都江堰、雅安等地,设防为7度,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值为100gal(0.1G)

 

如何具体在设计上实现上面的要求呢?我国目前的设计要求实现“三水准两阶段”,前面上的三个层次,就是通俗说的“三水准”,其要求用“两阶段”设计来保证。

第 一阶段为结构设计计算阶段,主要任务是承载能力计算和一系列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设计。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用小震作用计算结构弹性位移和构件的内力,并 用极限状态法设计各构件(譬如确定配筋或者确定型钢类型),同时进行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按照延性和耗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这样就基本可以做到保 证前面所说的“三水准”中的前两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第 二阶段为验算阶段,主要对抗震有特殊要求或者对地震特别敏感、存在大震作用时容易发生灾害的薄弱部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其值在避免结构发生倒塌的范 围内。如果层间位移超过允许值,认为结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或者倒塌,则需要对薄弱部位采取必要的措施,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通过计算和构造措施,通过弹性阶段的设计计算和塑性阶段的验算,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看完以上,我想对于“这次地震首先是超过了预计强度,学校校舍抗震难以抵御如此强烈的地震”这一点,大众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实际通过航拍图像也可以看见,即使是震中附近,也有很多相对正规的房子,依旧挺立,少数房子甚至还完好无损!日本阪神地震的时候,出于震中的很多高层建筑,连玻璃幕墙都没坏一块玻璃!

很多人上了专家的当,以为如果是个地区设防是7度,一旦烈度超过7度,哪怕是8度,由于8大于7, 所以当地建筑就该倒得光光的。没倒塌的,都是质量超级好的。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因为首先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都是偏于安全设计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留 有余量;其次,达到或者略微超过设防的地震,设计要求是要求“不发生损坏或者经过修理可以继续使用”,而不是倒塌!设计要求,罕遇大地震来临时,也能保证 建筑结构发发生倒塌,以保证人员安全!这一点,是专家们十分清楚但是刻意误导的!

关于结构设计往往留有很大的余量的最典型的例子为意大利的瓦伊昂水坝。该坝为双曲拱坝,坝高达262米,坝顶弧长190.5米,壁厚才19.7米!在1963109日的时候,其库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山体滑坡事故,滑动范围长1.8公里,宽1.6公里,体积大到27亿立方米!这么巨大的一个滑坡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高处冲进水库,整个水库几乎瞬间被填平,水库的水宛若海啸一般冲向大坝,越过坝顶,扫荡了下游的峡谷,电站顷刻作废,2000多人死亡。 

但是,大坝却奇迹一般安然无恙!事故以后根据研究人员模拟的结果,当时作用在大坝上的作用力达到设计值得8倍以上!因此工程结构,往往都有相当的安全储备余量!

至于四川省教育厅的第二点: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集体伤亡人数比较多。我实在难以理解这些高官们的智商。前面说的是“校舍倒塌原因”,而这个第二点只能解释为什么伤亡大,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校舍倒塌”。

他 们的第三个原因,跟教育部一样。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可惜他历次都是丑闻发言人),称是因为学校人多荷载大。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强烈抗议!这样一来, 似乎责任是结构工程师的了。实际上,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任何建筑的时候,都会按照该建筑物的使用目的,合理地考虑了荷载的大小,而且还考虑到一些小概率的, 不同的荷载同时作用时,也能保证建筑结构完全处于使用状态下(远远没达到极限状态下,跟倒塌还差十万八千里)。如果连教室荷载大都没有考虑到的话,就应该 把这个设计人员送进监狱,再菜的结构工程师也没这么菜的!我国现行《建筑荷载规范》,教学用房的荷载设计不低于200公斤每平方米,楼梯阳台等人群疏散要道,荷载不低于300公斤每平方米。实际结构设计人员设计的时候,一般都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因为这仅仅是最低要求。每平方米能站几个学生,一个学生多重,大家可以自己计算计算。

关于第四点,倒塌的相当多的校舍建筑时间比较长,校舍陈旧落后,这是原因,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这个问题背后可能存在什么原因。难道一句“符合当时技术规范,但是不符合现在技术规范”,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吗?

关 于第五点“学校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本身就存在着设计方面的先天性缺陷”我又要强烈抗议。不检查施工问题和是否有吃回扣等腐败问题,而把责任朝设计人员身上 推。或者朝“目前建筑抗震科学的技术水平”上推。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是强烈抗议的!死了这么多学生,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原因,都要追查到底!不是说设计存 在先天性不足,就大家都没事。首先审查设计图纸,如果有问题,该处理就处理。但是如果设计没有问题,就该查一查施工,特别是工程款的来龙去脉了吧?我在前 面几篇博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老教学楼的粉碎性倒塌造成的惨重的伤亡,是因为国家对公共建筑管理的漠视,新教学楼的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有相当一部分是 由于各个环节的腐败!

学校的基建中有多少水分,是业内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在目前大跃进式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中,腐败更为突出和严重。检察机关指控,20005月至20064月,李海婴在担任武汉理工大副校长、校园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职务期间,利用其分管招生工作的职务之便,将该校违规招生收取的847.5万元费用隐瞒贪污,将440余万元挪用借给他人从事经营。检察机关还指控,李海婴利用分管招生、基建之便,接受招生中介、基建工程方贿赂214.5万元、美元2万元、港币4万元。

 

问题的根本,在于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国家对公共建筑管理的漠视。这一点,想让官员们公开说出来,无疑与虎谋皮!

 

我近期总结专家言论,发现专家言论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甘愿做棋子,为了个人目的,说违心的、完全不符合其专业水准的话。其言论在专业上不堪一击。但是他们不在乎,对他们自己的利益来说,这叫做“弃子”,挨点砖头没关系,那些都是虚的。他们可以很快获得其他的实惠。

第二类内心很不平静。但是奈何身处江湖之险,所以只能避实就虚,都圈子说没用的废话。

第 三类最为可怕:他们表面上好像仗义执言,听起来似乎很解气,但是都经过很巧妙的包装,对他们自己的现实利益一点都不影响。相反,仗义执言以后,往往就开始 “呼吁”,为自己造势。不出我所料,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获得大笔的科研经费继续他们的“研究”,或者大幅度开始推广他们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国内的科 研体制的种种弊端,他们的研究不会有多少成果,他们的工程,内行看往往也问题多多。

OpenCV related DLL in MinGW & VC 2005 Express

I used to MATLAB programming for a long time. I began to find an alternative when the limitations of it arise. I had focused on mixed programming which is still an interest of me. Using C/C++,Fortran,Lisp become a choice when I evaluated various integrated software environments more or less. OpenCV is a wonderful package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both in Widnows and in Linux. Linux has a much easier mechanism to develop and use shared library (dynamically linked library) than that in windows. I had planned use Linux as my working platform substituting windows for a long time. But even now I had to return to windows for some work becaus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full of date and formats created with products of M$.  Fortunately there are lots of Linux tools which can be used in Windows. MingGW is on

e of them. Creating and Using DLL with MinGW and VC 2005 express , another free (no cost) compiler from M$, is discussed below.

comp.bat:
set path=f:\mingw\bin;%path%
rem mingw32 is used to produce shared library in windowsxp. test.c is the first simple source to succeed.
f:\mingw\bin\gcc  -shared  -DBUILDING_DLL -I"F:\Program Files\OpenCV\cxcore\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aux\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ml\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otherlibs\highgui" test.c -L"F:\Program Files\OpenCV\lib"   -lcxcore -lcv -lcvaux -lml -lhighgui  -o test.so

rem test1.c is the complete source to create dll with opencv library. Function "main" can be imported from newlisp.
f:\mingw\bin\g++  -shared  -DBUILDING_DLL -I"F:\Program Files\OpenCV\cxcore\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aux\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ml\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otherlibs\highgui" test1.cpp -L"F:\Program Files\OpenCV\lib"   -lcxcore -lcv -lcvaux -lml -lhighgui  -o test1.so

rem msvc2005express is used to produce dll
cl /LD /nologo /ML /EHsc /D"_MBCS"  /I"F:\Program Files\OpenCV\cxcore\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aux\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ml\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otherlibs\highgui" /I"F:\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8\VC\include" test1.cpp /link /libpath:"F:\Program Files\OpenCV\lib" /libpath:"F:\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8\VC\lib" cxcore.lib cv.lib cvaux.lib ml.lib highgui.lib

rem msvc2005express can produce a dll directly from the original source of bezier.cpp, but ther is no funciton can be exported and invoked by other program while mingw32 refused to produce such a dll.
cl /LD /nologo /ML /EHsc /D"_MBCS"  /I"F:\Program Files\OpenCV\cxcore\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cvaux\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ml\include" /I"F:\Program Files\OpenCV\otherlibs\highgui" /I"F:\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8\VC\include" bezier.cpp /link /libpath:"F:\Program Files\OpenCV\lib" /libpath:"F:\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8\VC\lib" cxcore.lib cv.lib cvaux.lib ml.lib highgui.lib


end of comp.bat
the line of invoking compiler is too long to be displayed in one line. But I'm not sure when it can work properly, and I gave up the effort to break it.



test1.c
# define DLLIMPORT __declspec (dllexport)
...
DLLIMPOR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end of test1.c

in newLISP "main" function can be imported and invoked correctly:)

 

 

A simple scheme program for numeric integration

A numerical integration program in scheme (tested with PLT Scheme)

(define (trapezoid1 f a b D)
  (letrec ((sum (lambda (s b ah h)
                  (if (< ah b)
                      (sum (+ s (f ah)) b (+ ah h) h)
                      (* s (/ h 2.)))))
           (step (lambda (T h)
                   (if (> h D)
                       (step (+ (/ T 2) (sum 0 b (+ a (/ h 2)) h)) (/ h 2))
                       T))))
    (step (* (- b a) (/ (+ (f a) (f b)) 2)) (- b a))))

(define (f x) (* x x))
(trapezoid1 f 0 1 0.00001)


(define (trapezoid2 f a b D)
  (letrec ((sum (lambda (s ah h)
                  (if (< ah b)
                      (sum (+ s (f ah)) (+ ah h) h)
                      (* s (/ h 2.)))))
           (step (lambda (T h)
                   (if (> h D)
                       (step (+ (/ T 2) (sum 0 (+ a (/ h 2)) h)) (/ h 2))
                       T))))
    (step (* (- b a) (/ (+ (f a) (f b)) 2)) (- b a))))

(define (f x) (* x (sqrt x)))
(trapezoid2 f 0 1 0.00001)


(define (trapezoid3 f a b D)
  (letrec ((step (lambda (T h)
                   (letrec ((sum (lambda (s ah)
                                   (if (< ah b)
                                       (sum (+ s (f ah)) (+ ah h))
                                       (* s (/ h 2))))))
                     (if (> h D)
                         (step (+ (/ T 2) (sum 0 (+ a (/ h 2)))) (/ h 2))
                         T)))))
    (step (* (- b a) (/ (+ (f a) (f b)) 2)) (- b a))))

(define (f x) (* x (sqrt x)))
(trapezoid3 f 0 1 0.00001)


 

 

 

 

 

A 3D capture software

Several days ago, I found an interesting software when I looked up the documents of Processing language. There is a introduction of 3D printing (http://www.michaelang.com/3d-printing-from-processing) titled: 3D Printing from Processing. Then I noticed the powerfull OGLE, a plugin of GLIntercept which is a 3D model capturing software, working like a screen capturer, but the target contents is the data mainted by OpenGL in graphics card. I did some experiment with OpenGL program and the result is exciting. OpenGL statement can be logged in a text file by GLIntercept, and an ".obj" file produced by OGLE consists the models from the frame specified by hot keys. Processing: (http://www.processing.org/) OGLE (http://ogle.eyebeamresearch.org/download) GLIntercept (http://glintercept.nutty.org/download.html)